MY字典>中医中药>中医百科>飞尸

飞尸

古病名。指一种突然发作危重疾患。《太平圣惠方》卷五十六:“飞尸者,发无由渐,忽然而至,若飞走之急疾,故谓之飞尸。其状心腹刺痛,气息喘急,胀满上冲心胸也。……治飞尸,在人皮中,又名恶脉,又名贼风。发时头痛,不在一处,针灸则移,发时一日半日方微差,须臾复发,细辛散方。”亦可用瓜蒂散蜥蜴圆等方。

猜你喜欢

  • 桑条

    出《本草图经》。即桑枝,详该条。

  • 外耳痈

    病名。《疡科心得集·辨耳痈耳菌虚实论》:“耳内有脓时,……脓不外泄,热毒即循络外达,绕耳红肿,则发外耳痈矣,必欲开刀方愈。”参见耳根痈、耳门痈条。

  • 年允恭

    【介绍】:见年希尧条。

  • 马咬成疮

    病名。见《肘后方》卷七。伤处红肿疼痛,出血甚至染毒成脓。治宜先清洗创面,用益母草切细醋炒研细涂疮口。或马齿苋捣烂外敷并煎汤内服。

  • 唐永卿

    【介绍】:元代医生。嘉定(今上海市嘉定)人。世代行医,永卿继承家学精习医术,任平江路医学教授。

  • 赤丁

    病名。①出《中藏经》卷三。五丁之一,发于舌下,根头俱赤发痛,舌本硬,不能多言,惊悸烦闷惚恍,多渴饮水不休,小便不通,狂者危,不狂者可治。治同疔疮。②出《疡医准绳》卷三。红丝疔之又名。见该条。

  • 治气三法

    出《本草经疏》。指治疗诸气病证的三大治法。即补气、降气调气、破气。

  • 阴阳散

    见《外科枢要》卷四。即冲和膏,见该条。

  • 保赤全书

    书名。2卷。明·管橓撰,李时中增补。刊于1585年。卷上为痘病证诊治,凡92论;卷下为女人出痘、麻疹证治及痘疹治疗方剂。

  • 猪蹄叉

    见《广西中草药》。为九龙藤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