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见祝登元条。
见《证治准绳·伤寒》帙三。即栀子仁汤,见该条。
见《分类草药性》。为白毛藤之别名,详该条。
见《贵州民间药物》。为草威灵之别名,详该条。
见《生草药性备要》。为杉木节之简称,详该条。
见冯氏锦囊秘录条。
病名。见《幼幼集成》。系指口角生疮,多见于小儿。即口吻疮。详该条。
病名。《杂病源流》卷二十四。系由毒蛇瘴气中人,致咽喉肿痛或颈项肿痛者。“又有锁喉蛇瘴,岭南人多受朴蛇瘴气,项大肿痛连喉者。”或身发寒热、肿痛难咽。治宜解毒消肿。可选用普济消毒饮、五味消毒饮等加减。参见
指气分受湿邪阻滞。主症有身热不扬、头重如裹、身重体痠、骨节烦痛、胸闷纳呆、脘腹痞痛、呕吐泄泻,舌苔滑腻,脉象濡缓等。
《金匮要略·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并治》:“极寒伤经,极热伤络。”人身的经脉,直行的为经,横行的为络,经在里属阴,络在外属阳。热为阳邪,故极热则伤络,便可发生出血、发斑等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