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上海常用中草药》。为一枝黄花之别名,详该条。
【介绍】:见高濂条。
出《洪氏集验方》。为忍冬藤之别名,详该条。
病名。见《症因脉治》卷三。又名胞痹。详该条。
病证名。系指舌吐出口外不收。《证治准绳·杂病》:“舌出不收心经热甚及伤寒热毒攻心,及伤寒后不能调摄往往有之。”参见舌纵条。
【介绍】:见史以甲条。
见《江西民间草药验方》。为野芋之别名,详该条。
【介绍】:宋代人。字华父。撰有《经验方》,佚。
简称格阳。指体内阴寒过盛,阳气被拒于外,出现内真寒而外假热的证候。临床常见某些寒证,因阴寒过盛于内,反而外见浮热、口渴、手足躁动不安、脉洪大等假热症状。但病人身虽热,却反而喜盖衣被;口虽渴而饮水不多,
指面部如蒙尘垢,洗之不去之色。见《伤寒论·辨阳明病脉证并治》。多因感受暑邪或胃热熏蒸所致。《秘传证治要诀·伤暑》:“伤暑必自汗、背寒、面垢。……宜香薷饮、六和汤。”《景岳全书·暑证》:“暑有八证:脉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