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病名,黄病之一。《备急千金要方》卷十:“风疸,小便或黄或白,洒洒寒热,好卧不欲动。”《太平圣惠方》卷五十五:“夫风疸者,由风气在于腑脏,与热气相搏,便发于黄,小便或赤或黄,好卧而心振,面虚黑。”如兼
【介绍】:见何其伟条。
病名。见戴武承《女科指南集》。狂者,狂乱而无一定;越者,乖越礼法,而失常度。指产后精神病。多因产后败血冲心,或素有痰郁,产后失血,心火旺盛,火动痰凝心窍所致。若败血冲心,心无所主,症见喜笑,妄行不休,
病证名。又名季夏痹。十二经筋病候之一。《灵枢·经筋》:“手少阳之筋,……其病当所过者即支转筋,舌卷。治在燔针劫刺,以知为数,以痛为输。名曰季夏痹也。”热者无用燔针。
《丹溪心法附余》卷五引《简易方》方。桑白皮、甘草、大腹皮、官桂、麻黄、薄荷、陈皮、紫苏、杏仁各六分。为粗末,每服三钱,加生姜三片、乌梅半个,水煎服。治老幼素有喘急,发则连绵不已,咳嗽哮吼,夜不得眠。
病位在内的疾病,用内服药消除之。《素问·五常政大论》:“上取下取,内取外取,以求其过。”
病证名。指寒邪束表,误用寒凉,以致寒郁化热。其症“形如芝麻,细细白泡,似乎疮,痒痛全无,惟胸腹胫内居多”(明·秦景明《幼科金针》)。治宜清热透发,用加减柴胡汤(柴胡、黄芩、连翘、牛蒡子、桔梗、山栀、葛
病证名。见《银海精微》。即倒睫拳毛。详该条。
①六腑之一。是脏腑外围最大的腑,又称外腑、孤腑。有主持诸气,疏通水道的作用。《难经·三十一难》:“三焦者,水谷之道路,气之所终始也。”《素问·灵兰秘典论》:“三焦者,决渎之官,水道出焉”。分上焦、中焦
用宣散之药,去除壅郁之证。《汤液本草》卷上:“宣可以去壅,姜、橘之属是也。”又如胸中胀闷、呕吐、恶心等症,可用二陈汤利气散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