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中医中药>中医百科>阴纵

阴纵

证名。指阴茎挺长不收,或肿胀而痿之证。见《医学纲目·肝胆部》。又称茎纵。多由肝经湿热所致。《杂病源流犀烛·前阴后阴病源流》:“阴纵,亦名阴挺。由前阴受热,则玉茎挺长不收,或肿胀而痿,或与股相磨难行,甚至两胁气逆上,手足倦弱。”治宜清肝化湿。用柴胡胜湿汤、小柴胡汤加黄连黄柏龙胆泻肝汤等方。甚者用三一承气汤。外用朴硝荆芥煎汤浸洗,或用丝瓜汁调五倍子粉外敷。若肿挺减轻而坚块不消者,可用青皮配以散风药。参见茎纵、阴挺条。

猜你喜欢

  • 大腿根出臼

    病名。出《世医得效方》卷十八。即髋关节脱臼。详胯骨出条。

  • 内推云

    病证名。见清·顾锡《银海指南》卷二。即黄液上冲。因黑睛内积之脓液,自下向上漫增,仿佛云彩推移,故名内推云。详黄液上冲条。

  • 芋奶

    见明·黄省曾《种芋法》。即芋头,详该条。

  • 六方疳积草

    见《江西草药》。为爵床之别名,详该条。

  • 小儿瘰疬

    病证名。即淋巴结肿大,肿大者为瘰,肿小者为疬,合称瘰疬,又名九漏。《诸病源候论》卷五十:“小儿身生热疮,必生瘰疬。其状如结核,在皮肉间三两个相连累也。是风热搏于气血,焮结所生也。”亦有由肝气郁结,痰湿

  • 白鼻痧

    病名。见《重刻烂喉痧辑要》。即白面痧之别称。详该条。

  • 脑盖骨

    骨名。又名天灵盖。详该条。

  • 小红米果根

    见《云南中草药》。为对节树根之别名,详该条。

  • 瘣(huì 会)疾

    病证名。出《世医得效方》卷十五。《叶天士女科证治秘方》:“子宫脱出,痛不可忍,名曰瘣疾。”详见子宫脱垂条。

  • 针刺麻醉

    ①简称针麻。它是在传统的针灸学术原理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具有镇痛作用并能达到麻醉效果的新技术。其法根据手术部位、手术病种等,按循经取穴、辨证取穴、局部取穴等方法,选取适当穴位,术前一般按麻醉常规给予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