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中医中药>中医百科>阴疝

阴疝

病名。①指厥疝。《宣明论》卷一:“阴疝牵引小腹痛,诸厥疝,即阴疝也。嘻欲劳痛,不可忍之。”多由七情内郁或房事过度,厥阴受病所致。《医林绳墨》卷四:“或遇忧怒所感,郁而不发,反将房劳触动,结为阴疝者有之。”治宜理气解郁、泻邪补经,用蒺藜汤、茴香楝实汤等方。参见厥疝条。②指疝。《证治准绳》卷六:“阴疝,一名疝。”参见癫疝条。③肠、卵胀、气、水之合称。见《圣济总录》卷九十四。详各该条。

猜你喜欢

  • 腋痛

    证名。《症因脉治》卷一:“腋痛者,在两胁之上,奶旁外侧,痛连缺盆,肺经症也。若在腋之下,原是胁痛,而非腋痛。”致病原因,有外感、内伤之别。外感多因风寒、燥热等邪侵肺所致;内伤多因郁怒伤肝、积热熏肺或肾

  • 天疱疮

    病证名。出《证治准绳·幼科》。小儿易患,分两种类型。①发于夏秋之间,起病急骤,互相传染。由暑湿之邪侵入肺经,郁于皮肤而成。初起为潦浆水泡,界限清楚,皮薄光泽,顶白根红,破流滋水,蔓延迅速。即脓疱疮。治

  • 谭道文

    【生卒】:1874~1961【介绍】:土家族眼科医家。四川石柱土家族自治县三益乡人。擅长眼科。积行医60余年之经验,撰成眼科方剂专著《草庐拙》4卷(1959年),载方170多首,处方用药均有独到之处。

  • 赤痢

    即血痢。《诸病源候论·痢病诸候》:“热乘于血,则流渗入肠,与痢相杂下,故为赤痢。”详血痢条。

  • 竹帘

    正骨器械。见《医宗金鉴》卷八十七。用普通竹帘按伤部大小、长短裁制。对于四肢骨折经手法复位后,患部以布缠之,再以竹帘围裹扎紧固定。如嫌力量不足,可再加用杉篱。

  • 产下肉线

    旧病名。又名产后肉线出。《叶天士女科诊治秘方》卷三:“产下肉线,临产用力太过,以致脬膜有伤,产妇垂出肉线一条,长三、四尺,牵引心腹,痛不可忍,以手微动,则痛欲绝。宜用生姜三斤,连皮捣烂,入麻油二斤,拌

  • 上焦吐

    证名。《活法机要·吐证》:“上焦吐者,皆从于气。……其脉浮而洪。其证食已暴吐,渴欲饮水,大便结燥,气上冲而胸发痛。其治当降气和中。”宜用桔梗汤、木香散、七气汤,或用六君子汤加木香、藿香、桔梗、枇杷叶等

  • 星附汤

    《瘴疟指南》卷下方。生南星、生附子各一两,木香五钱。为粗末,每服四钱,加生姜九片,水煎服。治瘂瘴痰涎上塞,皆不知人,声如牵锯,口噤直视,遗尿遗矢。

  • 初生三病

    初生儿三种急症。《太平圣惠方》初生儿须防三病。一撮口,二着噤,三脐风。皆急病,脐风尤甚。各详该条。

  • 羊踯躅中毒

    病名。羊踯躅一名闹羊花。见《备急千金要方》卷二十四。因药用或误服羊踯躅过量而出现中毒症状者。症初见恶心呕吐,腹泻,继则心跳缓慢,血压下降,动作失调,严重者因呼吸停止而死亡。治宜中西医结合救治。文献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