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中央黄苔,从舌根至舌尖见一条黑苔。乃心、肺、脾、胃、肾、大肠、小肠均热极之候,若两感伤寒见此舌,为邪已入阴,治法与实热证同。可用苦寒清热、通里攻下(见《辨舌指南》)。
见《中药志》。为鱼腥草之别名,详该条。
见萧步丹《岭南采药录》。为佛甲草之别名,详该条。
緛,短缩;戾,扭转。《素问·六元正纪大论》:“厥阴所至为緛戾。”指厥阴之气致病,为筋肉拘急短缩,肢体屈曲扭转。
书名。40卷。唐·王焘撰于752年。本书汇集初唐及唐以前的医学著作。“凡古方纂得五、六十家,新撰者向数千百卷”(自序),进行了编选整理。卷1~2伤寒;卷卷3~6天行、温病、疟病、霍乱等;卷7~20心痛
即苦寒清热。详该条。
出《两京记》。为李子之别名,详该条。
即紫金锭,见该条。
泛指侵害人体的邪气。因邪气从外而来,故名。
病名。《明易妇产诸证医方》:“胎鸣即子啼也。”详子啼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