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全国中草药汇编》。即水飞蓟,详该条。
见清·刘士季《草木便方》。为油桐叶之别名,详该条。
见《本草纲目》。为大蓟之别名,详该条。
《杂病源流犀烛·面部门》卷二十三方。薏苡仁、汉防己、赤小豆、炙甘草各一钱半。水煎服。治风热及唇核。
病名。出《疡医准绳》卷三。又名赤疽、风气二疽。总由火毒蕴结而成。若初起疮顶塌陷,干焦色紫,不生脓者危重;红肿局限者轻。初宜服荆防败毒散,次服仙方活命饮消之;将溃气虚者,服托里透脓散;气实者服透脓散,外
见博爱心鉴条。
即艾条灸,见该条。
①外假热而内真寒。《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病人身大热,反欲得近衣者,热在皮肤,寒在骨髓也。”参真寒假热条。②表热与里寒同时并见。详表热里寒条。
即豉饼灸,见该条。
骨名。鼽与顺通。即颧骨。《素问·气府论》:“鼽骨下各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