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证名。指经行肢体麻木抽搐,经后即消失。多因血虚与风痰所致。血虚多由素体血虚,营卫失和,筋失所养,症见全身麻木抽搐,头晕眼花、心悸失眠,治宜养血和营,佐以舒筋止痉,方用十全大补汤加白僵蚕,钩藤、鸡血藤
理筋手法之一。即提弹法。详该条。
见《浙江民间常用草药》。为肺形草之别名,详该条。
五运六气以六十年为一个周期,以甲子年为开始运算之年。《素问·五运行大论》:“首甲定运。”
指湿郁化火而伤脾胃之阴。症见口渴不饥、大便坚结,苔先灰滑,后反黄燥。《温病条辨·中焦篇》:“湿久生热,热必伤阴,古称湿火者是也。”
病证名。出《颅囟经》。为头部生疮的一种疳疾。多由小儿平素感受风热,失于发散,加以乳食不调,中气内虚,风热乘虚上犯头部所致。症见头上生疮疡,头热,毛发焦枯如穗,甚至脱落光秃,鼻干,心烦,疲倦,困睡,目睛
①热邪。六淫中与火同一属性的致病因素。《素问·五运行大论》:“其在天为热,在地为火,……其性为暑。”②热证。辨证的八纲之一,各种原因引致阳气亢盛的病证。《素问·阴阳应象大论》:“阳盛则热。”③治疗方法
运气术语。指偏胜之气。如上半年发生某种超常的气候,或五运中某运偏胜,均称胜气。参见胜复条。
①骨骼部位名。亦称锐骨。指手腕背部小指一侧的骨性隆起,今称尺骨茎突。《针灸甲乙经》:“神门者,……在掌后兑骨之端陷者中。”②经穴别名。所指有二:①出《针灸甲乙经》。即颧髎。见该条。②《难经·六十六难》
【介绍】:见吕田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