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中医中药>中医百科>金丹大要

金丹大要

气功学专著。元·上阳子陈政虚著。原书十卷。《正统道藏》中分为16卷,并将原第八卷分出,单成一书,名《金丹大要图》。该书融合南、北两宋丹法,认为金丹内丹之道,即由神与气、精调练而成。通过“怡神守形,养形炼精,积精化气炼气合神,炼神返虚,金丹乃成”。并强调意念的作用,认为“神与气、精,迎送动止,凡百作为,皆主子意也。……故求丹取铅,以意迎之;收火入鼎,以意送之;烹炼沐浴,以意守之;温养脱化,以意成之。”由于此书系统论述内丹之道,故成为元代内丹术代表作之一。

猜你喜欢

  • 脐上疽

    病名。出《疡医准绳》卷四。即冲疽①。见该条。

  • 玉枕疽

    病名。出《外科正宗》卷一。指有头疽生于脑后玉枕穴者。证治见有头疽条。

  • 南刘寄奴

    见《中药志》。即刘寄奴,详该条。

  • 振埃

    古刺法名,五节刺之一。《灵枢·刺节真邪》:“振埃者,刺外经,去阳病也。”阳病属外,故针刺循行于四肢体表的经脉(外经)予以治疗。该篇还指出,气满闭塞,咳逆喘息等取用天容,廉泉等穴即属本法,并谓其“病恶埃

  • 石苔花

    见清·刘士季《草木便方》。为石花之别名,详该条。

  • 风湿相搏

    风邪与湿邪侵犯人体后,互相结合为患。风为阳邪而善走窜,湿为阴邪,易于滞着而阻碍气血运行,故两邪相合可致周身关节肌肉疼痛。《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风湿相搏,骨节疼烦,掣痛不得屈伸,近之则痛剧,汗

  • 艾条灸

    又称艾卷灸。指用艾条在穴位或病变部位进行熏灼的方法。此法从古代太乙神针和雷火针灸法简化而来。使用简便,效果良好,为目前临床所常用。艾条灸按其操作方法,可分为悬起灸和实按灸二种,详各该条。

  • 白尖红根舌

    舌尖薄白苔,余无苔而见红舌的舌象。若舌色鲜红发亮,可见于津亏血少的外感病人,并以邪在少阳,郁热不解,既不出太阳,又未深入阳明时为多见(见《伤寒舌鉴》)。

  • 痘后害目症

    病证名。《证治准绳·杂病》。指患痘疮后,由于正气耗散,邪气乘虚入侵,随火上攻害于目,而引起赤丝,或生云翳,甚至因有余邪蕴积而造成凝脂、黄膜、花翳、蟹睛等证而目凸者。治法:根据痘后正气亏耗,余毒未尽的特

  • 白石

    出《神农本草经》。为阳起石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