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中医中药>中医百科>逸者行之

猜你喜欢

  • 李涉

    【介绍】:宋代医生。生平不详。撰有《伤寒方论》20卷,已佚。

  • 水液浑浊

    多指小便浑浊。《素问·至真要大论》:“诸转反戾,水液浑浊,皆属于热。”《类经》十三卷:“水液,小便也。”参便浊条。

  • 子午流注

    古代关于针灸取穴方法的一种学说。它认为人体的气血在经脉中循行时,随着时间的变化而有盛衰开阖的不同;因而主张以十二经的五输穴为基础,配合日、时的天干、地支变易,来决定某天某时治病应取的穴位。这种学说从总

  • 表实里虚证

    证名。指表实里虚症状同时存在。多由正气素虚,又感外邪,或外感表证,误用攻下正气受损所致。详见表实证、里虚证条。

  • 溃疡丸三号

    见《中西医结合治疗急腹症》(天津南开医院)。乌贼骨15克,川楝子、延胡索、赤芍药各9克,桃仁6克,蒲黄3克。为细末,炼蜜为丸,每丸重9克,每服一丸,日二至三次。治瘀血型溃疡病,症见痛有定处,痛如针刺,

  • 保婴撮要

    儿科著作。20卷。明·薛铠撰,薛己增补。刊于1555年。前10卷论述婴儿初生护养法、儿科疾病诊法、变蒸、五脏主病,以及幼儿内科杂病的证治;此系薛铠原作,并由薛己补入其临床的医案部分。后10卷论述有关幼

  • 轻剂

    十剂之一。用轻清升散药物组成,具有解除肌表邪气作用的方剂。《沈氏尊生书·要药分剂》:“徐之才曰:轻可去实,麻黄、葛根之属是也。”张从正曰:“风寒之邪,始客皮肤,头痛身热,宜解其表。《内经》所谓因其轻而

  • 九节草

    见《辽宁经济植物志》。为斩龙剑之别名,详该条。

  • 双喉痹

    病名。多由肺胃积热复感风毒所致。见《喉科秘旨》卷上:“生于上腭关内,两边形如榄核,痛而难食。”咽喉两边肿痛,面赤腮肿,甚或肿连项外,汤水难咽。语声难出,脉洪大。治宜疏风清热、解毒。用银翘散、清咽散、六

  • 五痰

    五种痰证的总称。①指风痰、热痰、湿痰、酒痰、沫痰。又指风痰、热痰、湿痰、酒痰、食痰。上述两种五痰,均见《儒门事亲·治法杂论》。②指风痰、热痰、寒痰、气痰、味痰。元·王珪《泰定养生主论》:“方书皆曰五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