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症因脉治·吐水类》。又称呕苦。详该条。
见《东北药用植物志》。为白头翁之别名,详该条。
①针刺伤膈膜。《素问·诊要经终论》:“中膈者,皆为伤中。”②伤及中焦脾胃之气。过食腻滞,或嗜酒无度,或过食高粱厚味,或劳倦过度而损伤脾胃的运化功能。
病证名。出《诸病源候论》卷四十四。多因产后肾气虚弱,虚热移于膀胱;气虚不能约制;或冷气入于膀胱,膀胱失于约制等所致。虚热移于膀胱者,热甚则小便涩痛,方用六味地黄汤;气虚不能约制者,小便频数而色白,方用
见遂生福幼合编条。
灸法术语。出《针灸甲乙经》。指以艾炷直接灸灼穴位。致使灸处皮肤引起脓疱,称灸疱。《针灸资生经》引《明堂》曰:“凡着艾的疱发,所患即瘥;不得疱发,其疾不愈。”说明灸疱是化脓灸过程中的正常现象。有因灸法不
元代医官职称。为太医院低级官员。共8人,始设于1322年(至治二年)。
①病因之一。即热邪。详该条。②证候之一。指外邪引起的发热。
①指顶骨。②指覆盖脑实质的骨骼。主要由左右顶骨和部分额、枕骨构成。
见《药材学》。为松节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