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晋卿
【介绍】:
见费伯雄条。
【介绍】:
见费伯雄条。
病名。又名产、产颓。包括产后子宫不收。静光轮应禅师考定《女科秘要》:“产物形如帕下垂,俗名呼作产门颓。”指产时用力,气虚下陷,产后子宫脱下。严重时可致阴道壁下垂及小便淋沥等。治宜补中益气。方用补中益气
痧证之一。指病处白毛积聚如筋。《痧症全书》卷中:“羊筋痧,腹胀混身板痛,此二症胸前或腰背,用小针穿皮挑出筋毛自愈,只拣疼处看有毫毛聚起者便是,药用涤痧丸,普济消毒饮。”
病名。出《疮疡经验全书》卷四。发背的一种。因症见多处肿焮,甚而彼此相连,形如贯珠故名。由荣血火毒蕴结所致。《校正外科大成》卷二背部:“连珠发,连肿三五块,形若贯珠。内则百节皆痛;小腹胀,小便闭,阴囊肿
脏腑相合的一种理论。脏与腑之间通过经络和营卫气血的正常运行而保持生理活动的协调。六腑传化水谷的功能,就是受五脏之气的配合才能完成。如胃的纳谷需脾气的运化;膀胱的排尿需赖肾的气化作用等。
病名。指内外障之有头痛但无定处者。见《证治准绳·杂病》。“头风痛无常位,一饭之顷,游易数遍。若痛缓而珠赤,必变外障,痛甚而肿胀紧急者,(目)必有瘀滞之患。久而失治,不赤痛而昏眇者,内证(内障)成矣。”
证候名。即脾虚寒。《千金要方》:“右手关上脉阴虚者,足太阴经也。病苦泄注,腹满气逆,霍乱,呕吐,黄瘅心烦,不得卧,肠鸣,名曰脾虚冷也。”参见脾虚寒条。
清热法之一。用辛凉合甘寒之法,以治热性病热邪入气分和营分之证。症见高热、心烦、夜睡不宁、口渴、汗出、舌绛、苔黄而干、脉洪数等。可同时使用清气分和营分的药物如石膏、知母、竹叶心、连翘、黄芩、石斛、生地、
即辨证施食。见该条。
见《广西药用植物图志》。为韭菜之别名,详该条。
出《证治准绳·幼科》。即初生不啼。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