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浮络显露部位的腧穴。《素问·诊要经终论》:“夏刺络俞,见血而止。”
即胎生青记。详该条。
【介绍】:见郑宁条。
出《本草经集注》。为马勃之别名,详该条。
阳气重叠过甚,必然向对立的阴气方面转化。参重阴必阳条。
蛔虫。古文献中的蛕、蚘,均为蛔的异体字。参见蛔虫条。
见《增订伪药条辨》。为木瓜之处方用名,详木瓜条。
多指胃肠、肺胃实热或肝胆郁热。因外邪传里化热,或内郁生热,症见发热、不恶寒反恶热、口渴引饮、烦躁或心烦口苦、小便短赤,舌质红苔黄,脉洪数或弦数有力等。
病证名。即风寒咳嗽。《古今医鉴》卷四:“风寒嗽者,鼻塞,声重,恶风恶寒,或自汗,或无汗者是也。治当以发散行痰,用二陈汤加麻黄、桔梗、杏仁。”参见风寒咳嗽条。
见《福建民间草药》。为积雪草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