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中医中药>中医百科>脾俞

脾俞

经穴名。代号BL20。出《灵枢·背腧》。属足太阳膀胱经,脾之背俞穴。位于背部,第十一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一说“除脊各寸半”(《针灸资生经》)。布有第十一、十二胸神经后支的内侧皮支,深部为外侧支;并有肋间动、静脉后支的内侧支通过。主治脘腹胀痛,胸胁支满呕吐噎膈黄疸泄泻鼓胀痢疾便血带下;以及胃炎,消化性溃疡,胃下垂,肝炎,糖尿病,消化不良,贫血等。斜刺0.3~0.5寸。艾炷灸5~10壮;或艾条灸10~20分钟。

猜你喜欢

  • 童女

    未成年的女孩。

  • 红火老鸦酸草

    见《草药手册》。为廊菌之别名,详该条。

  • 楼公爽

    【介绍】:见楼英条。

  • 湿胜阳微

    指湿邪过盛伤害阳气。湿为重浊粘滞的阴邪,能阻滞阳气活动,尤易损伤脾阳,产生面白、胸闷、腹胀、痞满、泄泻,甚则形成水肿等症。因而治湿须要维护阳气,注意通利小便,不得过用寒凉。《温热论》:“湿邪害人最广,

  • 揭唇

    出《灵枢·本藏》。谓:“揭唇者脾高,唇下纵者脾下。唇坚者脾坚,唇大而不坚者脾脆。唇上下好者脾端正,唇偏举者脾偏倾也。”揭者,高举也(《说文》)。即用唇的所见估计本脏“脾”的情况。

  • 早食

    食早餐的时候,即卯时。《素问·标本病传论》:“冬日入,夏早食。”

  • 风寒喘逆

    病证名。指风寒郁于肌表,壅于肺脏所致的气喘。《症因脉治·喘症论》:“风寒喘逆之症:头痛身痛,身发寒热,无汗恶寒,喘咳痰鸣,气盛息粗。”脉浮缓为风,浮紧为寒,六脉俱浮,表有风寒,六脉沉数,寒郁为热。治疗

  • 脉厥

    厥证之一。①指温疫里证,应下失下,六脉如无之重证。《温疫论》:“温疫得里证,神色不败,言动自如,别无怪证。忽然六脉如丝,沉细不应指,似有如无,或两手俱无,或两手先伏。察其人不应有此脉,有此脉者,皆缘应

  • 清冷泉

    见清冷渊条。

  • 血疟

    疟疾之一。指疟发时有各种出血症状者。《杂病源流犀烛·疟疾源流》:“血疟者,或血,或便血,或女人月事适来,皆是血疟。宜于治疟药中,加桃仁、莪术、延胡索等。”参见疟疾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