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雷公炮炙论》。为灰藋之别名,详该条。
【介绍】:见吴条。
出《药性论》。为龙珠之别名,详该条。
病证名。清·黄庭镜《目经大成》卷二:“为脏气乖蹇,阴阳不和,中风中痰,并脱血脱气,至目直视、上视、紧闭、频眨、翻腾动摇(目珠震颤)而作也。夫翻腾动摇,乃目不得心使,而自蓦然察上,蓦然察下,倏左倏右,或
见气营两燔条。
出《素问·金匮真言论》。脾气通于口,胃脉挟口环唇,所以脾胃的功能可以从口反映出来,脾气健旺则知饥欲食。《灵枢·脉度》:“脾和则口能知五谷矣。”脾病则食欲不振,脾虚则口淡无味,脾热往往口有甜味。
见杨子建《十产论》。指在分娩过程中,由于产妇用力不当或其他原因,使儿头偏左或偏右,不能即产。相当于儿头先露的异常分娩。有仰顶生、垂头生、左歪、右藉、胀后产、前等名称。详各条。
舌苔白厚而干燥的舌象。为脾胃热滞或邪在少阳之证(见《辨舌指南》)。
上古时代兽医。相传生活于黄帝时代,善治马病,是古书中记载最早的兽医。
见《现代实用中药》。为蜘蛛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