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中医中药>中医百科>脏腑标本药式

脏腑标本药式

本草著作。题金·张元素撰。1卷。此书即明·李时珍本草纲目》卷一所载《腑腑虚实标本用药式》的内容。以五脏六腑为纲,述其本病、标病,以泻、补、寒、发等治法为目,类别有关药名。《本草纲目》所载未记撰人,此书原亦无单行本。清·赵双湖将此转载于《医学指归》,略增小注。清·周学海又收入《周氏医学丛书》中,始题为金·张元素撰。近代张寿颐为之补正,扩为三卷,更名《脏腑药式补正》,1958年由上海科技卫生出版社出版。

猜你喜欢

  • 伍柳仙宗

    气功学丛书。系由邓徽绩在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将当时流行的明代伍守阳的《天仙正理》、《仙佛合宗》与清代柳华阳的《慧命经》、《金仙证论》四部气功内丹术专著合刊而成。这四部著作主要将前人及自己的经验加

  • 青树跌打

    见《云南中草药选》。为滑叶跌打之别名,详该条。

  • 牙菌

    病名。见《杂病源流犀烛》卷二十四。系指牙根龈肉肿起,色紫,因其形似菌者故名。多由阳明火炽,血热气滞所致。症见牙根龈肉肿起如菌状,色紫或如木耳。《咽喉经验秘传》:“牙菌生于牙根,其状紫黑色如菌,此系火盛

  • 六腑腹胀

    病证名。指腹胀属于腑气失调引起者。《症因脉治》卷三:“六腑腹胀之症,胸前胀满,妨于饮食,胃胀也。肠鸣而痛,濯濯有声,大肠胀也。小便时赤,小腹胀满,小肠胀也。气癃溺涩,少腹胀急,膀胱胀也,气满肤中,空空

  • 干生地

    见《中药志》。即干地黄,详该条。

  • 阴虚痢疾

    病证名。指痢疾而见阴液耗伤者。见《张氏医通》卷七。症见发热烦渴,至夜转剧,恶食,痢下五色,脓血稠粘,滑泄无度,或下鲜血,脐下急痛等。治宜救阴泄热为主。可用驻车丸、阿胶丸、阿胶连梅丸、千金黄连汤、黄连阿

  • 大肠虚寒

    ①同大肠虚冷。详该条。②指一般虚寒性泄泻。下利稀薄,完谷不化,便次增多,兼见食少、四肢冷、腰痠、怕冷、苔白润、脉沉迟。多与脾肾虚寒有关。

  • 坐产

    古代助产方法。杨子建《十产论》:“坐产者,言儿之欲生,当从高处牢系手巾一条,令产母以手攀之,轻轻屈坐,令儿生下。不可坐,抵儿生路。”现已不用。

  • 痰血

    证名。指痰唾中带有血液。《不居集》卷十三:“痰血,咳咯唾皆有之,兼带血屑血丝血点是也。”详痰涎血、咳血、咯血、唾血条。

  • 太阴

    ①经脉名称之一。包括手太阴肺经和足太阴脾经。与阳明经互为表里。《素问·阴阳离合论》:“广明之下,名曰太阴”。本经多血少气。因位于三阴经的最表层,故有“太阴为开”之说。②经外奇穴名。出《外台秘要》。位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