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中医中药>中医百科>胎动下血

胎动下血

病证名。见王伯龙《养儿宝》。指孕妇有腹痛,胎动感,兼见阴道出血。初起症状较轻,后逐渐加重,如流血量多,可致流产。参见胎动不安胎漏先兆流产等条。

猜你喜欢

  • 余士冕

    【介绍】:明代医家。余幼白子,字子敬,安徽歙县人。精通医术,救治垂危病证常有奇效。根据临证经验,对其曾祖父余午亭所撰《诸证析疑》作了补充。

  • 外疳

    病证名。出《小儿药证直诀》。指疳疾外现于五官的证型。疳病新起的症状,外现于目、鼻、口齿等部位。《证治准绳》:“鼻下赤烂自揉,鼻头上有疮,渐绕耳生疮。今分走马疳,口齿疳,鼻疳,眼疳等。”

  • 平肝脉

    五脏正常脉象之一。指舒缓软弱的微弦脉象。《素问·平人气象论》:“平肝脉来,耎弱招招,如揭长竿末梢。”

  • 轮蓟

    见《江苏南部种子植物手册》。为苦芺之别名,详该条。

  • 水郁折之

    治则之一。出《素问·六元正纪大论》。王冰注:“水郁折之,谓制其冲逆也。”水郁,指水气郁滞;折,调节制约。水郁的根本病机多在于肾。如肾阳衰微,症见颜面苍白,头晕眼花,腰部痰痛,四肢发冷,小便短少,面及下

  • 雀啄法

    见提插法条。

  • 六腑所合

    指六腑配五脏,表里相合的关系。《灵枢·本输》:“肺合大肠,……心合小肠,……肝合胆,……脾合胃,……肾合膀胱,……是六腑之所与合者。”

  • 幼科入门

    见中国医学入门丛书条。

  • 三法

    ①对疾病初、中、末三个阶段的处理方法。出王好古《三法五治论》。谓疾病初期感邪方浅,正气未伤,以攻邪为主,用药宜峻猛;中期邪正交争,养正祛邪兼顾,用药宜缓疾得中;末期邪虽未尽,但正气已虚,应宜养正为主,

  • 闭门草

    见《福建民间草药》。为夜关门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