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名。出《备急千金要方》卷二十四。指因水土因素而发的瘿病。参见瘿条。
见《药材资料汇编》。为柿霜加工后的药材名,详柿霜条。
【介绍】:见年希尧条。
【介绍】:见注市条。
见《妇人良方大全》卷十六。①交骨即耻骨。古人认为未产前两骨相合,临产时两骨稍离。若此骨不开,儿难降生。多因元气虚弱,胎前失于调养,以致气血不能运达所致。②指骶骨关节部。在分娩时,这一关节可被动地作一定
病名。指发生于耳廓根部的湿疮。见《医宗金鉴》卷六十五。又名月蚀疮,月镟疮。由于胆脾二经湿热上蒸,或耳道流脓延及外耳所致。初起在耳后折缝间皮肤潮红,久则黄水淋漓,湿烂作痒,搔破则津血水,甚者耳后折缝裂开
病证名。①头部易出汗,为太阳虚汗,常见于小儿体质虚弱者。《小儿药证直诀》:“上至头,下至项,不过胸,为太阳虚汗。”②阳明热郁发黄的先兆。《伤寒论》:“阳明病发热汗出,此为热越,不能发黄也。但头汗出,而
名词。见谢观《中国医学大辞典》。即胞宫。详该条。
正骨手法。见《伤科汇纂》卷一。即上骱手法。详该条。
经穴别名。出《针灸甲乙经》。即阴交,见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