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证名。指风邪入于肠胃而致的泄泻。见《症因脉治》卷四。主症为恶风发热,自汗头汗,头痛额疼,泻下水谷或清水。治宜解表利水,有表证者当散表,兼利小便。可用柴胡防风汤调五苓散,干葛防风汤调下六一散,防葛汤调
病名。《金匮要略·水气病脉证并治》:“黄汗之为病,身体肿,发热,汗出而渴,状如风水,汗沾衣,色正黄如蘖汁,脉自沉……”可伴两胫冷,身疼重,腰髋弛痛或小便不利等。由汗出入水壅遏营卫,或脾胃湿热郁伏熏蒸肌
病证名。见《陈素庵妇科补解》。即产后胁痛。详该条。
出《外科正宗》卷四。即遗毒。见该条。
见《上海市中药饮片炮制规范》。为番泻叶之别名,详该条。
【介绍】:宋代医家。撰有《五痔方》1卷。
二十四节气之一。《通纬·孝经援神契》:“立秋后十五日,斗指申,为处暑。言溽暑将退伏而潜处也。”处暑以后,我国大部分地区,气温逐渐下降,雨量也逐渐减少。
见《福建中草药》。为野鸦椿子之别名,详该条。
见纳干法条。
见《贵州民间方药集》。为土人参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