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淡紫,中带青筋而润。为寒邪直中阴经之候。证见面色暗黑,身凉,四肢厥冷,脉沉,宜四逆、理中等温阳救逆(见《伤寒舌鉴》)。
挛证之一。见《证治准绳·杂病》。详挛条。
见明·赵贞观《绛血丹书》。即产后阴下脱。详该条及子宫脱垂条。
【介绍】:见杨介条。
证名。见《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治》。疼,义同痛。详腰痛条。
①(cóng)。①顺从。与逆相对。《素问·生气通天论》:“气血皆从。”②正常。《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此阴阳反作,病之逆从也。”③指采取某种处理方式或原则,即选用之意。《脾胃论》:“此湿胜,从平胃散
病名。见《圣济总录》卷一百二十三。即悬雍肿。详该条。
见《中药志》。为知母之别名,详该条。
病名。指咳嗽由湿邪伤脾引起者。《杂病源流犀烛·咳嗽哮喘源流》:“湿嗽,湿伤脾也。其脉濡细,必兼骨节烦疼,四肢沉重,或有汗,小便不利,痰多,宜白术汤、白术丸。”参见伤湿咳嗽、感湿嗽、湿咳条。
即捻法。见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