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中医中药>中医百科>耳鸣

耳鸣

病证名。指耳中自觉有各种声响。《灵枢·口问篇》:“人之耳中鸣者,何气使然?歧伯曰:耳者宗脉之所聚也。故胃中空,则宗脉虚,虚则下溜,脉有所竭者,故耳鸣。”临床上,耳鸣有虚实之分。如《医贯》卷五云:“耳鸣以手按之而不鸣,或减轻者,虚也;手按之而愈鸣者,实也。”实症多由血瘀肝火或痰火上逆所致;虚症多由肾阴亏损或中气下陷所致。实症耳鸣如蛙聒、如潮水,暴鸣而声大;虚症耳鸣如蝉,如箫声,常鸣而声细。临证可分为:①由血瘀所致之耳鸣者,其症耳鸣音高而尖,舌尖瘀点,或月经不调等。治宜祛瘀活血。方可选用桃红四物汤通窍活血汤等加减。②肝火耳鸣,其症头痛目赤口苦咽干烦躁恼怒时耳鸣加重,便秘苔黄,脉象弦数。治宜清泻肝火。用龙胆泻肝汤加减。③痰火耳鸣,其症胸闷痰多,二便不畅,舌苔黄腻,脉象滑数。治宜清降痰火。可选用黄连温胆汤加减。④肾虚耳鸣,多见于虚人、老人,耳鸣声细而常鸣。伴有腰膝痠软,遗精遗尿,脉多细弱,两尽无力。“若水虚火实,而热气上甚,客其经络,冲于耳中,则鼓其听户,随其脉气之微甚而作诸音声也。经言阳气万物甚上而跃故耳鸣也。”(《素问玄机原病式》卷二)。《灵枢·海论篇》:“髓海不足,则脑转耳鸣,胫痠眩冒。”“精脱耳聋……液脱者骨属屈伸不利,色夭脑髓消,胫痠,耳数鸣。”治宜滋阴补肾。用六味地黄汤加减。肾阴虚而阳偏亢之头晕耳鸣,上方加磁石、龟板、五味牛膝等药。⑤气虚耳鸣,其症耳鸣而兼见肢体倦怠,食少便溏,气短等。治宜补益中气。用补中益气汤加减。此外外伤亦可治耳鸣。

猜你喜欢

  • 胸膺

    前胸部。《素问·刺热篇》:“热争则喘咳,痛走胸膺背,不得太息。”

  • 青腿牙疳

    病名。患牙疳而下肢兼见瘀斑者。《疡医大全》卷十六:“凡病腿肿色青者,其上必发牙疳;凡病牙疳腐血者,其下必发青腿。二者相因而至。”多因寒湿之气凝滞经脉,致气血不畅,瘀郁于下;加之胃肠郁热上冲,致寒湿停于

  • 《内经》十二脉之一。迟而软的脉象。《诊家正眼》:“曰疏者,且迟且软也。”

  • 衄血

    病证名。①指非外伤性所致的头部诸窍及肌表出血。《灵枢·百病始生》:“阳络伤则血外溢,血外溢则衄血。”阳络指在上或属表的络脉而言。见齿衄、耳衄、目衄、鼻衄、舌衄、肌衄等各条。②指鼻出血。《丹溪心法·咳血

  • 四时茶

    见《闽南民间草药》。为冰糖草之别名,详该条。

  • 右痪

    即右半身不遂。见《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一。参左瘫右痪条。

  • 喉口

    篇名。出《慎斋遗书》卷十。该书把口腔与咽喉病并为一篇,称为喉口。

  • 中国民族药志

    民族药学专著。卫生部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等编著。全书预计载药1200多种。已出版者为第一、二卷,共载药255种,包括动、植、矿物药。图文并茂。每种药记载其民族药名(附本民族文字名)、民族用药部分、药材检

  • 裹帘

    正骨器械。出《医宗金鉴》卷八十七。以白布量患部之长短、阔窄和病势之需要,予以缠裹。相当于绷带。

  • 下极之俞

    人体部位名。《难经·二十八难》:“督脉者,起于下极之俞。”指会阴部。或指长强。参见下极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