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心灰藋
出《庚辛玉册》。为藜之别名,见该条。
出《庚辛玉册》。为藜之别名,见该条。
经穴别名。出《针灸甲乙经》。即阳交,见该条。
参见小儿卫生总微论方条。
【介绍】:宋代医生。生平不详。著《婴孩病源论》1卷,已佚。
证名。指身体抖动并有怕冷感觉。多因暴感寒邪,或心火热甚,阳气被遏所致。可见于外感热病、疟疾、暴受寒冷、饮酒、恐惧时。《素问玄机原病式·六气为病》:“战慄,动摇,火之象也。阳动阴静,而水火相反,故厥逆禁
病名。见金梦石《产家要诀》。指妇女在炎夏怀孕,口渴欲饮之证。宜四物汤加黄芩、木通、陈皮。
见《金匮要略》。即防己椒目葶苈大黄丸,见该条。
见《疡医准绳》卷三。即流注疬。详该条。
多指胃肠、肺胃实热或肝胆郁热。因外邪传里化热,或内郁生热,症见发热、不恶寒反恶热、口渴引饮、烦躁或心烦口苦、小便短赤,舌质红苔黄,脉洪数或弦数有力等。
病名。出《备急千金要方》卷二十二。即丹毒。见该条。
【介绍】:见罗知悌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