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备急千金要方》卷五。马王堆汉墓帛书简称鬾即继病。详该条。
指脏腑经络气机失调的病症。见《诸病源候论·气病诸候》。有虚实之分。虚由精气内夺,实由邪气偏盛。虚症可见气耗、气消、气脱等;实症可见气结、气郁、气乱、气逆等。气病与情志过极关系密切,如怒则气上,喜则气缓
空,古与孔通,即孔穴。《素问·气府论》:“分之所在穴空。”参见腧穴条。
证名。出《素问·玉机真藏论》。即心烦。详该条。
脉学著作。简称《脉诀规正》。2卷。清·沈镜编撰。刊于1693年。本书据高阳生《脉诀》予以删订加注,前有内景真传图说、脏腑十二官、四时五脏平脉、邪脉图、背部五脏之腧图说等;下卷并将《濒湖脉学》、奇经八脉
骨名。又名牙钓、下腭骨。即下颌骨。
见《中药材手册》。为相思子之别名,详该条。
见《中药形性经验鉴别法》。为巴豆之别名,详该条。
证名。指咽部作痛,多由邪火上盛所致。《素问·缪刺论》:“邪客于足少阴之络,令人嗌痛,不可内食。”《赤水玄珠·咽喉门》:“嗌即咽之低处也。”又“盖病喉痹者,必兼咽嗌痛,病咽嗌痛不能兼喉痹也。”
病名。见《重刻烂喉痧辑要》。即白面痧之别称。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