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中医中药>中医百科>秋应中衡

猜你喜欢

  • 谷癥

    病证名。出《诸病源候论》卷四十七。多由小儿哺食过度,脾气受伤,不能消磨食物,以致停滞不化,而成腹大颈细,全身黄瘦的病候。参见丁奚疳条。

  • 通常指方剂,详该条。

  • 兰台轨范

    综合性医书。8卷。清·徐大椿撰于1764年。卷1通治方;卷2~8内科杂病、时病、五官、妇、儿科病证证治。按病证分门阐述,辨证治疗以《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等古典医籍的论述为本;宋以后诸方则采

  • 草黄莲

    见《云南中草药》。为马尾连之别名,详该条。

  • 和中既济汤

    见《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卷七十。即活络流气饮,见该条。

  • 苍耳蠹虫

    出《本草纲目》。又名麻虫、苍耳虫。为寄居于菊科植物苍耳茎中的一种昆虫的幼虫。解毒。治疔肿,无名毒肿,恶疮,痔疮。以香油浸渍,用时取适量捣烂外敷患处。

  • 耳湿

    病名。聤耳的别名。《证治准绳·疡医》:“停耳亦曰耳湿,常出黄脓。”详停耳、聤耳等条。

  • 逐水法

    下法之一。用泻水作用峻烈的药物治疗水肿实证的方法。适用于颜面、四肢浮肿,或腹中有癥块而有腹水,或胸胁有积水,而脉沉实之证。常用方有十枣汤、禹功丸之类,常用药有牵牛、甘遂、芫花、大戟、商陆等。

  • 刮痧法

    实热痧胀邪犯肌表的治疗方法。用铜钱(或汤匙、瓷碗)蘸香油于患者脊柱两旁轻轻向下顺刮,以渐加重,干则再蘸,再刮,以出现红紫斑点或斑块为度。继以消毒三棱针轻轻刺破,出尽紫黑血,使痧毒外泄。如刮刺头、额、肘

  • 金井

    解剖名。见《银海精微》。《目经大成》卷一:“风轮下一圈收放者,为金井。”即瞳神。因其清莹幽深,内有神水(房水)而似井,又因五行学说金生水,故名金井。详瞳神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