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中医中药>中医百科>目常日夕昏

猜你喜欢

  • 风寒嗽

    病证名。即风寒咳嗽。《古今医鉴》卷四:“风寒嗽者,鼻塞,声重,恶风恶寒,或自汗,或无汗者是也。治当以发散行痰,用二陈汤加麻黄、桔梗、杏仁。”参见风寒咳嗽条。

  • 温血

    是治疗血分有寒的方法。①温补血分。如妇女崩漏、男子吐血,舌质淡,脉虚无力,唇爪不红润,用十全大补汤。②温化祛瘀。治疗因寒而致瘀血。如妇女因虚寒而月经不调、痛经、闭经,经来量少色暗,舌有紫瘀点,脉沉或涩

  • 虎丫毒

    病名。出《疡科心得集》卷上。即虎口疔。见该条。

  • 橛骨

    经穴别名。出《针灸聚英》。即长强。见该条。

  • 重订通俗伤寒论

    见通俗伤寒论条。

  • 扶正祛邪

    扶正是扶助正气,使正气加强以消除病邪。祛邪是驱除病邪,目的也是为了保存正气。临床运用时,应根据正邪盛衰的具体情况而采取扶正祛邪、祛邪扶正或攻补兼施。扶正祛邪通常是针对正虚而邪稍衰的病情,以扶正为主、祛

  • 治麻新书

    麻疹专著。3卷。清·田九如撰。刊于1842年。此书大体分为麻科审症、麻科集腋、麻科撮要三部分,主要阐述麻疹前后出现的各种证候及治疗方法,尤详于顺、逆、险证的证治。书末附治疗方剂。现存初刻本。

  • 黄蜂窝

    见《全国中草药汇编》。为露蜂房之别名,详该条。

  • 温热论

    卷,清·叶天士述,相传系叶氏门人顾景文记录整里而成。传本不一,其一传于叶氏门人华岫云,王孟英《温热经纬》中《外感温热篇》的原文即据于此;又本见于唐大烈《吴医汇讲》卷一,名为《温症论治》内容与华氏本大同

  • 气色

    诊法术语,见《金匮要略·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病人有气色见于面部。”五脏六腑的精华藏于内为气,现于外为色,“夫气由脏发,色随气华”(《四诊抉微》),隐然含于皮肤之内者为气,显然彰于皮肤之表者为色,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