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中医中药>中医百科>百日咳

百日咳

病名。又名顿咳时行顿咳天哮疫咳迫咳,俗称天哮呛、鹭鹚咳、鸡咳。是一种流传冬春季节的传染病,以五岁以下的小儿为多见。《医学正传》:“咳嗽俗名呛,连咳则头倾胸曲,甚则手足痉挛,痰从口出,涕泣相随……小儿患此,谓之时行顿咳。”主要是由于时行疫毒犯肺,肺气不宣气郁化热,酿液成痰,阻于气道,气机上逆而成。临床以阵发性、痉挛性咳嗽和痉咳后有特殊的吸气性回声为特征。邪热恋肺,损伤肺络,则可引起咳血衄血。初起邪袭肺胃,宜宣肺散邪,用止嗽散射干麻黄汤三拗汤化裁;中期邪热恋肺,宜清热宣肺,用麻杏石甘汤、五虎汤泻白散加减;日久肺胃阴伤,咳血者,宜清燥润肺,用清燥救肺汤阿胶散肺脾气虚,宜健脾和中,养肺止咳,用人参五味子汤(《幼幼集成》:“人参、麦冬、五味子茯苓白术生姜大枣甘草)。鹭鹚涎丸、鸡苦胆等也可选用。

猜你喜欢

  • 月脉

    见《普济方》卷三百三十二。指月经。详该条。

  • 卒中风

    古病名。见《备急千金要方》卷八。又名卒中。详见卒中①。

  • 迎西证

    病证名。《证治准绳·杂病》:“谓目见西北二风则涩痛泪出,……乃肝虚受克之病。秋冬月发者多,治当补肝之不足,抑肺之有余。”

  • 伤寒悬解

    书名。14卷,卷首、卷末各1卷。清·黄元御撰。作者对王叔和整理《伤寒论》的编次颇多攻讦,并力图“于破裂纷乱之中条分缕析,复其次第”。书中将《伤寒论》所载113方,分别六经病证,予以剖析贯串,并注明本病

  • 经质

    指月经的性状。正常月经,一般不稀、不稠、不凝结,无血块,无特殊气味。根据经质的病理改变,可作为临床辨证的参考。例如经质清稀为气血虚,经质稠粘多属血热等。

  • 囊痈

    病名。出《外科理例》卷三。又名肾囊痈。多因肝肾二经湿热下注,或外湿浸内蕴酿成毒而致。证见恶寒发热,口干喜凉饮,小便赤涩,阴囊红肿热痛。因其睾丸不肿大,故可与子痈鉴别。初起宜清利湿热,服清肝利湿汤;已成

  • 小泽兰

    出《雷公炮炙论》。即泽兰,详该条。

  • 翕翕发热

    证名。指轻微发热。出《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伤寒论条辨》:“翕翕发热,乃形容热候之轻微。”《内外伤辨·辨寒热》:“翕翕发热,又为之拂拂发热,发于皮毛之上,如羽毛之拂,明其热在表也。”为太阳中风

  • 汪宏

    【生卒】:十九世纪中叶【介绍】:清末医家。字广庵。安徽人。精研望诊,撰有《望诊遵经》一书(刊行于1875年)。强调望诊在诊治疾病上的重要性,主张望诊为四诊之首。认为大至身体部位、坐卧居养、四时五方、气

  • 交阳

    证名。指郁热外达而致出汗。《伤寒直格》卷下:“世所谓交阳者,非阴寒交热以为阳热也,乃怫热蓄之于里而郁热乃发,则交传出之于表之阳分,是谓交阳,而后作汗也。”可用凉膈散调之,甚者宜黄连解毒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