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见夏云集条。
见《贵州民间方药集》。为胖血藤之别名,详该条。
即妊娠。《素问·阴阳别论》:“阴搏阳别,谓之有子。”
病名。多由痘疮邪热上炎致痘疮生于舌上,饮食难咽。宜以人中白、硼砂、儿茶共为细末掺之;或先以盐水洗净舌头,再以黄柏、黄连、苦参、元参共为细末,密调涂之。或内服清瘟败毒饮加减。
见《江西民间草药验方》。为大蓟之别名,详该条。
病证名。见《症因脉治·痢疾论》。为寒湿痢、湿热痢、燥热痢、疫痢的总称。详各条。
食亦的病理之一。《素问·气厥论》:“大肠移热于胃,善食而瘦,又谓之食亦。”王冰注:“胃为水谷之海,其气外养肌肉,热消水谷,又铄肌肉,故善食而瘦,又谓之食亦者,谓食入移易而过,不生肌肤也。”
出《神农本草经》。即川楝子,详该条。
见《本草纲目》。即牛角,详该条。
见《全国中草药汇编》。为土大黄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