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刺法名。《灵枢·经筋》:“燔针劫刺,以知为数,以痛为输。”劫为快之意,指于痛处取穴,用火针速刺即出的刺法。
①运气术语。指气候寒冷。《素问·至真要大论》:“太阳司天为寒化,在泉为咸化。”②指疾病性质变为寒性。《医宗金鑑》:“人感受邪气虽一,因其形藏不同,或从寒化,或从热化,或从虚化,或从实化,或多端不齐也。
见《中国药用植物志》,为一叶荻之别名,详该条。
【介绍】:参见熊运英条。
书名。3卷。明·童养学纂辑。童氏以吴恕《伤寒活人指掌图》一书不能概括张仲景论述伤寒的全貌,且伤寒、杂病编次混淆,提出:“活人此书,害人亦此书。”遂予补注辨疑,将诸证区分为正伤寒、类伤寒及传经、直中等。
正骨辅助器械。即压垫。详该条。
病名。又名双燕口风。多由肺胃蕴热,热邪上炎薰灼咽喉所致。症见帝中两边,近上腭,左右俱见红肿,甚则连舌肿痛,汤水难咽。治宜清肺胃热毒。用紫地汤加减。
证名。又称肌肤不仁。指肌肤麻木,不知痛痒的症象。多由邪入于肌肤,气血运行不畅所致。《诸病源候论·风不仁候》:“其状,搔之皮肤如隔衣是也,诊其寸口脉缓,则皮肤不仁。”可见于中风后遗症、痹证等疾患。
民族方药书。西双版纳州民族医药调研办公室编。载傣医古验方111个,傣药105种。用汉傣两种文字对照编写。古验方部分附影印手稿原文。傣药部分附插图对照。书后有拉丁学名索引。1985年由云南民族出版社出版
眼科病证。《古今医统》:“此症肝虚肺盛,故有白膜侵上黑睛。白珠多赤,亦肺有火邪。”治宜清热养阴,明目退翳等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