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中医中药>中医百科>瘀血灌睛证

瘀血灌睛证

病证名。①泛指由血瘀所引起的眼疾。《证治准绳·杂病》:“乃血灌睛中瘀塞不通,在睥则肿胀如杯椒疮之患。在珠则白轮涌起,凝脂翳黄膜上冲、痕成窟、花翳白陷鹘眼凝睛等恶证出也。”“凡见白珠赤紫,睥肿虬筋紫胀,敷点不退,必有瘀滞在内”(《审视瑶函》)。②仅指瘀血停滞胞睑皮下及白睛,“眼胞一环半块青碧隐隐,次后紫黑或满腔微肿,白睛亦赤元胀起,俨若老拳打伤”(清·黄庭镜《目经大成》卷二)。宜清热消瘀,用消毒逐瘀汤加减。

猜你喜欢

  • 肥热疳

    见《证治准绳·幼科》。即热疳。详该条。

  • 芳香草

    见《云南中草药》。为透骨香之别名,详该条。

  • 都淋藤

    出《补缺肘后方》。为天仙藤之别名,详该条。

  • 病名。①痈疽五发之一。《卫济宝书》卷上:“瘭者,始初聚结尖肿,根脚赤白色,高处带红赤,肿实疼痛,憎寒壮热,口干渴,百节疼痛,困倦沉重。饮食者,未破者,即下大车螯散。如先破,下小车螯散,然后服轻肌活脓内

  • 湿热痉

    病名。指由湿热病传变所致的痉症。多因湿热挟风,侵入筋脉;或邪入手足厥阴,热盛动风所致。薛生白《湿热病篇》:“湿热证,三四日即口噤,四肢牵引拘急,甚则角弓反张,此湿热侵入经络脉隧中。宜鲜地、秦艽、威灵仙

  • 伤寒论述义

    书名。《聿修堂医学丛书》之一。5卷。日本·丹波元坚撰于1827年。作者在钻研其父丹波元简《伤寒论辑义》的基础上,参考各家学说,针对《伤寒论》中所述病情、病机予以重点剖析,以补《伤寒论辑义》之不足。此书

  • 手太阳经筋

    十二经筋之一。《灵枢·经筋》:“手太阳之筋,起于小指之上,结于腕,上循臂内廉,结于肘内锐骨之后,弹之应小指之上,入结于腋下;其支者,后走腋后廉,上绕肩胛,循颈,出走太阳之前,结于耳后完骨;其支者,入耳

  • 白镜子

    见《全国中草药汇编》。为照山白之别名,详该条。

  • 交接

    名词。出《素女经》。指性交。

  • 清气利咽汤

    《焦氏喉科枕秘》卷二方。茯苓、苏梗、甘草、栀子、陈皮、桔梗、贝母、香附、天花粉、枳壳、半夏。加生姜一片,水煎服。治风热喉丹,形如赤珠,或紫或白,犯之即痛,日久则嗌气。如火盛咽痛色紫,去半夏、生姜,加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