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证名。即胃热呕吐。《幼科要略》:“幼儿脾胃受伤”,“倘热气深伏,烦渴引饮、呕逆,连香饮。”参见热吐条。
儿科察面诊法。五脏之气形于面部。六朝高阳生《面部形色赋》:“察儿形色,先分部位。左颊青龙属肝;右颊白虎属肺;天庭高而离阳心火;地角低而坎阴肾水;鼻在面中,脾应唇际。”钱乙《小儿药证直诀·面上证》:左颊
【介绍】:见阎纯玺条。
见袖珍方条。
《竹林寺产科》:“一生经闭,名曰石困。”详石女条。
见《杂病源流犀烛·内伤外感门》卷二十。即圆红散,见该条。
小儿指诊法。小儿指纹的十三种形状。出《证治准绳·幼科》。又名虎口纹十三形。即第一,流珠形,只一点红色见于风关,主饮食所伤,内热欲吐或肠鸣自利。第二,环珠形,其点差大,主脾虚停食,胸膈胀满,烦渴发热。第
证名。出《灵枢·邪气藏府病形》。指经常感觉筋骨四肢酸痛。
见《苏州本产药材》。为剪刀草之别名。详该条。
见《本草纲目》。为石蒜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