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腧穴。晋·皇甫谧撰《针灸甲乙经》,称引《明堂孔穴针灸治要》;后《备急千金要方》又载:“凡孔穴在身,皆是脏腑荣卫血脉流通,表里往来,各有所主。”参见腧穴条。
指食量过大导致的五种病患。敖英《东谷赘言》:“一者大便数,二者小便数,三者扰睡眠,四者身重不堪修养,五者多患食不消化。”
泛指外感风邪的病证。《素问·三部九候论》:“所言不死者,风气之病及经月之病。”
即心包络经病。十二经病之一。《灵枢·经脉》:“是动则病手心热,臂肘挛急,腋肿,甚则胸胁支满,心中澹澹大动,面赤,目黄,喜笑不休。是主脉所生病者,烦心,心痛,掌中热。”
【介绍】:明儿科学家。曾取《古今医鉴》、《济世全书》、《寿世保元》、《普济慈航》有关痘疹诸论,撰成《补遗痘疹辨疑全幼录》4卷,由朱仁斋刊行于万历三十六年(1688年)。
出《新修本草》。为郁金之别名,详该条。
即犀黄丸,见该条。
病证名,见《幼幼集成》。即春夏秋冬四季,气候变化失常引起的外感疾病。由于发病季节及所感受邪气不同,体质强弱差异,临床上常分为冬春感冒、夏令感冒和秋燥感冒,各详该条。
指针刺误伤五脏的后果。《素问·四时刺逆从论》:“刺五脏,中心一日死,其动为噫;中肝五日死,其动为语;中肺三日死,其动为咳;中肾六日死,其动为嚏欠;中脾十日死,其动为吞。刺伤人五脏必死。”
《症因脉治》卷四方。枳壳、厚朴、香附、砂仁。水煎服。治气结腹痛,心腹胀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