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中医中药>中医百科>玉粒分精

玉粒分精

病证名。即玉粒分经,见该条。

猜你喜欢

  • 痞根

    经外奇穴名。出《医经小学》。位于腰部,当第一腰椎棘突下旁开3.5寸处(《医学入门》)。另说在“十二椎下旁开三寸半”(《医宗金鉴》);“第十一胸椎之下两侧,相去三寸半”(《中国针灸学》)。主治痞块。艾炷

  • 螺丕草

    见《福建民间草药》。为马蹄金之别名,详该条。

  • 足少阴之正

    十二经别之一。出《灵枢·经别》。即足少阴经别,见该条。

  • 万民望

    【介绍】:见万表条。

  • 叶天士女科医案

    书名。清·叶桂撰,陆士谔编。刊于1921年。全书分为调经门、胎产门、带崩门和血室门,每门又分类记述,集录了叶氏治妇科病的诊治经验,并附论脉二则。

  • 赵晴初

    【介绍】:清代医家。字彦晖,会稽(浙江绍兴)人。二十岁后,喜读医书,后将本人见闻及心得笔记整理并辑成《存存斋医话稿》二卷,于1881年刊行。

  • 陈义都

    【介绍】:见陈元赟条。

  • 耳疔

    病名。见《疮疡经验全书》卷一。疔生于外耳。由肝胆经火毒上炎而发。若生于耳孔内,色黑根深,形似椒目,痛如锥刺,痛引腮脑,破流血水。治宜泻火解毒,凉血止痛。可选用黄连解毒汤、仙方活命饮等加减。外用蟾酥丸磨

  • 滋肾育阴

    即补肾阴。详该条。

  • 经乍来乍多

    病名。指经血忽来而月经量甚多。秦景明《女科医宗大成》:“此因阳气乘阴,血热流散,以致经血乍来乍多。而在月前者,治用三黄汤(熟地、黄芩、黄芪、茯苓、当归、蒲黄、人参、甘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