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滇南本草》。为牡丹皮之处方名,详该条。
指五脏病按相生次序而传,得其生气,故名。如肝病传心,为木生火。《素问·阴阳别论》:“肝之心,谓之生阳。”
见《上海常用中草药》。为苹之别名,详该条。
见《张氏医通》卷十六。即都气丸,见该条。
病证名。见《医学集成》卷二。即酒齇鼻。详该条。
脏腑相合之一。肺为脏,属阴;大肠为腑,属阳。其经脉互相络属,互为表里。《灵枢·本输》:“肺合大肠,大肠者,传道之腑。”肺气肃降下行,能促进大肠传导糟粕;大肠传导通畅,肺气才能清肃通利。在治疗方面,通大
【介绍】:见何游条。
见《西藏常用中草药》。为螃蟹甲之藏族语名,详该条。
病名。痉病的一种。与刚痉相对而言。一作柔痓。症见身热汗出,颈项强急,头摇口噤,手足抽搐,甚则角弓反张,脉沉迟。《金匮要略·痉湿暍病脉证治》:“太阳病,发热汗出,而不恶寒,名曰柔痓。”(一作柔痉)。《金
病名。出《中藏经》卷上。即瘿与瘤的合称。或单指瘿。参见瘿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