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鬼穴之一。出《针灸大成》。即劳宫穴。参鬼路条。
古代南方对医生的一种称谓。此名称始自宋代,相沿至今。
见医学五则条。
《张氏医通》卷十:“儿出胞时,头必转向产门,自然正产。若无力转运,脚踏胞衣,脐肠先出,谓浪脐生。急令稳婆清理推入,稍俟气平,乘势就其脚下,不可推转久延。久则脐肠复下,复难收拾矣。”类似于臀足位分娩,脐
病名。出《疡科选粹》卷一。即脑疽。见该条。
证名。指四肢肌肉、筋脉有痠楚、疼痛的感觉。多由湿热侵袭经络,或气血亏损所致。《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虚劳里急,……四肢痠疼,手足烦热,咽干口燥,小建中汤主之。”《备急千金要方·风毒脚气》:
出《漳浦县志》。为紫菜之别名,详该条。
见《南方草木状》。为荷苞花之别名,详该条。
经外奇穴名。即崇骨。见该条。
病名。即生于肘部上端的肿瘤。见清·高梅溪《外科图说》卷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