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中医中药>中医百科>烂喉痧

烂喉痧

病名。见《喉痧正的》。即喉痧。清·叶天士云:“雍正癸丑年间以来,有烂喉痧一症,发于冬春之际,不分老幼,遍相传染。发则壮热烦渴,密肌红,宛如锦纹,咽喉疼痛肿烂,一团火热内炽。”参见烂喉痧条。

猜你喜欢

  • 益气生津

    补法之一。补气与养阴生津并用的治法。气津两虚,表现为汗出过多、肢体怠倦、气短懒言、口干作渴、舌质红干、脉虚或细,用生脉散之属,以益气敛汗,养阴生津。

  • 增订达生篇

    见六种新编条。

  • 小青草

    见清·赵楷《百草镜》。为爵床之别名,详该条。

  • 目裹

    出《素问·平人气象论》。即眼睑。详胞睑条。

  • 追风七

    见《陕西中草药》。为蓝布正之别名。详该条。

  • 刘云密

    【介绍】:见刘若金条。

  • 白蔻衣

    见《中药大辞典》。为白豆蔻壳之处方名,详该条。

  • 透刺法

    即透穴法。见该条。

  • 脓瘤

    病名。出《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十五。指瘤体日久破溃化脓者。

  • 四肢倦怠

    证名。指手足无力,懒于动作。《世医得效方·身疼》:“男子妇人气血劳伤,四肢倦怠,肌体羸瘦,骨节烦疼。”多由脾胃虚弱,不能温润四肢所致。可见于内伤劳倦、脾虚久泻等证。治宜人参黄芪散等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