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称缓下。用于不宜峻下的肠燥津枯的病证。如老年人肠燥便秘或习惯性便秘,以及孕妇或产后便秘,采用的药物多属甘平而润滑,如火麻仁、郁李仁、蜂蜜等。又如大肠热结而津液枯燥的便秘,则用滋阴增液的药物,如玄参、
即化源,详该条。
证名。指饮食不能下膈入胃者。《医学从众录·膈症反胃》:“膈者,阻隔不通,不能纳谷之谓也。又谓之隔食,病在胸膈之间也。”参见噎膈、反胃、格食条。
病名。出《疡医准绳》卷三。即手心毒偏于掌边者。见手心毒条。
经穴名。代号BL45。出《素问·骨空论》。别名五胠俞。属足太阳膀胱经。位于背部,第六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处(《针灸甲乙经》);一说“除脊各三寸取穴(《针灸资生经》)。布有第五、六胸神经后支的内侧皮支,深
空同孔。亦称毛孔、玄府。《素问·水热穴论》:“所谓玄府者,汗空也。”
指第五胸椎。《素问·刺热篇》:“五椎下间主肝热。”
【介绍】:南北朝时北魏医生。履贯欠详。
即肩头。见该条。
指纹理。《灵枢·阴阳二十五人》:“两吻多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