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中医中药>中医百科>火癞

火癞

病名。出《诸病源候论》卷二。由毒邪入心经所致。初起皮肤上出现如火灼之疮,大小不一,色赤,日久眉睫脱落,甚则肢节断裂。相当于晚期瘤型麻风

猜你喜欢

  • 东医四象新篇

    朝医方书。元持常编于1928年。分内、外两篇。内篇载太阳、太阴、少阳、少阴四象辨症、四象经验、四象脏腑全身疗在图。四象人用药266种;外篇载四象方剂219个,附验方66个。现有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卫生局、

  • 六号剥象方

    见《杂病源流犀烛·内伤外感门》卷二十一。即清凉至宝散,见该条。

  • 后枕骨

    即枕骨。详后山骨条。

  • 马蝗积

    病证名。与胬肉攀睛相似,亦是血丝赤膜从眦部横贯白睛,直达黑睛,即“两头尖薄,中间高厚,肉红色如蚂蝗状,横卧于中”(《证治准绳·杂病》)。参见胬肉睛条。

  • 癖积

    病名。九积之一。指水瘀互结所致的积症。《儒门事亲》卷三:“癖积,两胁刺痛,三棱、广茂之类。”《医钞类编》卷九:“陈飞霞曰:癖者,血膜裹水,侧癖胁旁,时时作痛,时发潮热,或寒热往来似疟。故疟家多有此症,

  • 寒禁

    出《痘疮经验良方》。禁疮之一。痘疮初发热时,误经冷水浴洗;或衣被单薄,感寒邪,以致痘不宣露,手足麻木,不知痛痒,四肢冷痛,不能举动,其麻木冷痛之处,不出痘子,惟于委曲,避风之处,或头面发际上痘出如瘾疹

  • 神封

    经穴名。代号KI23。出《针灸甲乙经》。属足少阴肾经。位于第四肋间隙,距胸正中线2寸处。布有第四肋间神经前皮支,深部为第四肋间神经;并有第四肋间动、静脉通过。主治胸满,咳嗽,气喘,乳痛;以及肋间神经痛

  • 得守

    五脏为贮藏精气之处,精气能藏守于体内而不外耗,称为“得守”。得守说明五脏精气充沛。故《素问·脉要精微论》认为“得守者生,失守者死。”

  • 四明医案

    书名。清·高鼓峰撰。刊于1725年。作者长期行医浙中,治病多效验。高氏辑录生平所治疑难病症28例,颇多独到的临床见解。本书收入《医宗己任编》中。

  • 辨痰

    辨别痰的性状,作为辨证的参考。辨痰时要注意痰的颜色、形状、稀稠度、气味等。一般寒痰色清,湿痰色白,火痰色灰黑,热痰色黄。形如败絮、色如煤始的是老痰。滑而易咯,是脾的湿痰;燥而难咯,是肺的燥痰;青而多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