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痢
八痢之一。即曩痢,详该条。
八痢之一。即曩痢,详该条。
攻伐削弱之意。①指攻散力峻猛的药物性能,易于耗伤元气。如芫花、甘遂等药物多服或久服,能尅伐元气。②指五行克制。如金克木、木克土等。
医话著作。4卷。清·龙之章撰于光绪八年(1882年)。此书原为作者教诸孙学医之教材,汇集其从医心得及历验之方编为歌诀。内容包括诊脉辨证,用药法则,临床各科证候。重视脉诊,主张治病以调气为先,治痢以平肝
十二经之一。出《灵枢·经水》。即足太阳膀胱经,见该条。
指妇女年过五十岁后,仍然行经者。如身体无病为气血盛实有余。若经来较频,或一月二、三次,血量反见增多者,属于病态。多因气虚,肝肾不足,冲任虚损,血失统摄所致。治宜补气养血、大补肝肾。方用安老汤,并应注意
证名,见《明医杂著》。小儿脾胃嫩弱,消化机能不强,喂养不当,容易导致消化失常,湿阻中焦,升降不利,或乳食停滞而成此证。治宜健脾化湿为主,用六君子汤。有乳食滞的,兼以消食导滞,如山楂、神曲、麦芽之类;若
经穴名。代号GB39。出《针灸甲乙经》。别名绝骨,属足少阳胆经。八会穴之髓会。位于小腿前外侧、外踝尖上3寸,当腓骨后缘与腓骨长、短肌肌腿之间凹陷处。布有腓浅神经和胫前动、静脉分支。主治胸腹胀满,颈项强
见藏府标本药式条。
①阴邪极盛,积聚于内,不能与阳气相交所致的病象。《灵枢·终始》:“脉口四盛,且大且数者,名曰溢阴。溢阴为内关,内关不通,死不治。”②经穴名。代号:PC6。出《灵枢·经脉》。属手厥阴心包经。手厥阴之络穴
八会穴之一。《难经·四十五难》:“脏会季胁。”李胁指章门穴。盖章门为脾之募穴,脾为生化之源,五脏皆取禀于脾,故名。凡五脏疾患,皆可酌情取用。
证名。指胁肋部疼痛,拘急不舒。多由受寒血虚所致。《金匮要略·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治》:“寒疝腹中痛,及胁痛里急者,当归生姜羊肉汤主之。”尤在泾注:“血虚则脉不荣,寒多则脉绌急,故腹胁痛而里急也。当归生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