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中医中药>中医百科>湿泻

湿泻

病名。见《丹溪心法·泄泻》。又名濡泄洞泄。指湿伤脾胃所致的泄泻。《证治要诀·大小腑门》:“湿泻,由坐卧湿处,以致湿气伤脾,土不克水。梅雨阴久,多有此病。宜除湿汤戊己丸,佐以胃苓汤。重者宜术附汤。如其人本不甚泻,每日两三次鸭溏,此脾家不燥,常服平胃散自愈。”《医学传灯·泄泻》:“湿泻者,腹中不痛,所泻皆水,或遍身发肿,身热脉数者,病属于阳。初起宜用分消饮,久以柴苓汤主之。若肢冷脉细,元气大虚,宜用消肿健脾汤,即金匮肾气丸,亦宜服也。”《金匮翼·泄泻诸症统论》:“湿泻一名濡泄。其脉濡细,其症泄水,虚滑肠鸣身重腹不痛。由脾胃有湿,则水谷不化,清浊不分。久雨潮溢,或运气湿土司令之时,多有此疾。《内经》所谓湿胜则濡泄,《左传》所谓雨淫腹疾者是也。又水寒之气,入客肠间,亦令人濡泻。经云太阳之胜,寒客下焦,传为濡泄是也。”参见濡泄、洞泄条。

猜你喜欢

  • 天温

    经穴别名。出《针灸甲乙经》。即天泉,见该条。

  • 胆咳

    病名。①指咳而呕胆汁者。《素问·咳论》:“肝咳不已,则胆受之。胆咳之状,咳呕胆汁。”治用黄芩加半夏生姜汤、小柴胡汤加芦根汁等。参见肝经咳嗽条。②十咳之一。《诸病源候论·咳嗽病诸候》:“九日胆咳。咳而引

  • 生阳

    指五脏病按相生次序而传,得其生气,故名。如肝病传心,为木生火。《素问·阴阳别论》:“肝之心,谓之生阳。”

  • 鼻如烟煤

    证名。指鼻孔色黑如涂烟煤的症象。《世补斋医书后集·广温热论》:“温证鼻如烟煤者,邪热燥热也。”可见于温病、温毒、疫痢等证。

  • 赵铸

    【介绍】:南宋医生。履贯欠详。撰《瘅疟备急方》1卷,佚。

  • 淋浊

    ①病名。见《赤水玄珠·白浊门》。多因湿热痰浊下流,渗入膀胱所致。症见小便频数而痛,尿出混浊,或尿道流出浊物似脓。治宜渗湿化痰,清解热毒。可用二陈汤加木通、山栀、升麻、柴胡,或用八正散加土茯苓、萆薢。②

  • 痴先生

    【介绍】:见詹文升条。

  • 叶氏录验方

    书名。3卷。宋·叶大廉辑。原刊于1186年。本书为作者在各地行医时亲自试用和收集的一部验方集。上卷为治诸风、伤寒、气病等验方;中卷为补益、痼冷、积热、痰饮咳嗽、泄痢、妇人等验方;下卷为小儿、杂病、眼目

  • 热痧

    痧证之一。《七十二种痧症救治法·热痧》:“此系外受热邪,发热狂躁,一周时不治则死。治法:用三指拍曲池穴,拍出紫黯块,刺出微血;用香油钱刮两臂臑穴,余同上寒痧症各穴,服绿豆清汁碗半而愈。”参见痧、阳痧、

  • 羌防泻白散

    ①《症因脉治》卷一方。桑白皮、地骨皮、甘草、羌活、防风。水煎服。治风寒束于肌表而致的肩背痛。②《症因脉治》卷二方。桑白皮、地骨皮、甘草、羌活、柴胡、葛根、防风。水煎服。治伤寒咳嗽,寒伤肺而化热者。如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