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中医中药>中医百科>湿毒流注

猜你喜欢

  • 协调阴阳

    治疗的基本原则。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是由于阴阳的失调;疾病的病机,总不离阴阳的偏盛偏衰。治疗的各种方法,概括起来也就是协调阴阳。即利用药物气味性能的偏胜,或针灸补泻的作用等,以调治病理上阴阳的偏胜,使之

  • 脐风三证

    指脐风的三种危重证候。《幼科发挥》:“一曰撮口,二曰噤风,三曰锁肚。虽曰不同,皆脐风也。”

  • 石燕丹

    《医宗金鉴·眼科心法要诀》卷七十八方。炉甘石(入大银罐内,盐泥封固,用炭火煅一柱香,以罐通红为度,取起为末,用黄连水飞过,再入黄芩、黄连、黄柏汤内,将汤煮干,使炉甘石如松花色)四两,硼砂(铜勺内同水煮

  • 时病论

    书名。8卷。清·雷丰撰于1882年。此书专论时病(指四时感受六气为病),以《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冬伤于寒,春必病温;春伤于风,夏生飧泄;夏伤于暑,秋必痎疟;秋伤于湿,冬生咳嗽”的理论,分述春温、风

  • 同身寸

    出《针灸资生经》。是指以患者本人体表的某些部位折定分寸,作为量取穴位的长度单位,故名。同身寸从广义理解,应包括骨度法和指寸法两种,现习指后者,如中指同身寸等。此外还有目寸、口寸等法,亦属此范畴,惟今已

  • 产后惊悸

    病证名。见《陈素庵妇科补解》。因产后血虚,心气不足,神无所归,症见惕然而惊,心中怯,如人将捕之状,甚则目不转睛,口不能言。治宜补心宁神。方用养心汤(黄芪、茯神、川芎、当归、麦冬、远志、柏子仁、人参、五

  • 刺头

    见《浙江天目山药用植物志》。为金樱子之别名,详该条。

  • 红油菜

    见《四川中药志》。为芸苔之别名,详该条。

  • 肾虚眩晕

    证名。指肾虚精气不足,不能上充脑髓所致的眩晕。《证治汇补·肾虚眩晕》:“人身阴阳,相抱而不离,故阳欲上脱,阴下吸之。若淫梦过度,肾家不能纳气归元,使诸气逆奔而上,此眩晕出于肾虚也。”《医略六书·眩晕》

  • 舌面如镜

    舌面无苔,光滑如镜。多因阴液耗伤所致,见于肝肾真阴亏损的病证。《辨舌指南》:“更有病后,绛舌如镜,发亮而光。或舌底嗌干而不饮冷,此亦肾水亏极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