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中医中药>中医百科>游疟

游疟

疟疾之一。指三阴疟疟邪游溢他经而成。《症因脉治·游疟》:“游疟之症,先起三疟,后又加一发,连发二日,只停一日,如少阴经子午卯酉日之疟,至明日辰戌丑未又加一发,此少阴之疟,余邪游入太阴;又如辰戍丑未之疟,至明日寅申巳亥,又加一发,此太阴之疟,余邪游入厥阴,故曰游疟之症也。”本病多因血气亏损,脏气不足,外邪客阴经,三疟乃作。若疟邪充盛则游溢他经,故连发二日,止停一日。症见脉多细数、沉细,或见虚大,或见弦滑。宜先治本经见症,如厥阴之疟,先以加减逍遥散升麻柴胡;少阴之疟,加减地黄汤加升麻、柴胡;太阴之疟,以加减白术膏加升麻、柴胡,提还本经,则所游之经自退。参见疟疾条。

猜你喜欢

  • 肺虚嗽

    病名。指肺气、肺阴亏虚的咳嗽。见《赤水玄珠》卷七。《不居集》卷十五:“肺虚咳嗽,肺虚者,肺家元气自虚也。惟其自虚,则腠理不密,故外则无风而畏风,外则无寒而怯寒,内则气怯息短,力弱神虚,面白神羸,情志郁

  • 相畏

    出《神农本草经》。利用药物的互相抑制作用,以减少或抑制某一药物的有害成分,而发挥临床效能。如半夏畏生姜,因生姜能抑制半夏的毒性。

  • 羊角蒿

    见《东北常用中草药手册》。为角蒿之别名,详该条。

  • 目血

    病证名。见清·黄庭镜《目经大成》卷二。即目衄,详该条。

  • 狂犬伤

    病名。见《外台秘要》卷四十。即狂犬啮人。详该条。

  • 赤游丹

    病名。出《疮疡经验全书》卷七。小儿丹毒之一种。多系胎中受热所致。欲发之时,先身热啼叫,惊搐不宁,次生红晕,皮肤赤肿,由小渐大,其色如丹,游走无定。起于腹背,流散四肢者顺;起于四肢,流入胸腹者逆。治宜清

  • 气瘿

    病名。出《备急千金要方》卷二十四。多情志抑郁或水土因素所致。症为颈部生肿物,边缘不清,皮色如常,按之柔软,随喜怒增大或缩小。治宜理气解郁,化痰软坚,健脾除湿。用四海舒郁丸,或海藻玉壶汤化裁。亦可选用碘

  • ①同鬲,即横膈膜。《人镜经》:“膈膜者,自心肺下,与脊、胁、腹周回相著,如幕不漏,以遮蔽浊气,不使熏清道是也。”《难经·三十二难》:“……而心肺独在膈上者。”十二经脉中,除足太阳膀胱经之外,十一经都或

  • 黑夜精明证

    病证名。又名黑夜睛明症,白昼青盲症。《证治准绳·杂病》:“夫人体天地之阴阳,昼明夜晦理之常也,今晦冥之中倏忽见物,是背于阴阳矣。”乃“肾水不足,虚阳僭上故耳,若不滋肾水以益真阴,则水不升而火不降,神光

  • 肘背瘤

    病名。即生于肘部上端的肿瘤。见清·高梅溪《外科图说》卷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