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中医中药>中医百科>温疟

温疟

病名。①疟疾之一。《素问·疟论》:“此先伤于风,而后伤于寒,故先热而后寒也,亦以时作,名曰温疟。”后世论温疟,复有以下几种说法:①因素有伏热,复感疟邪所致者。《金匮要略》:“温疟者,其脉如平,身无寒但热,骨节疼烦,时呕,白虎加桂枝汤主之。”清·真枚士《研经言》指出:“疟有寒,温无寒。先温而感春寒,则内热外寒所抑,表实故无寒。曰温疟者,合二病以名之。”(《研经言》)。②即瘅疟。见《症因脉治》。③指内有伏邪,主夏季感受暑热而发的一种疟疾。《症因脉治》又称之为肾经疟。症见肌肉消,脑髓烁。先有烦躁发热,躁状畏人;热势稍衰,又见恶寒,脉弦。治宜补肾益阴为主。②疫病的一种。《温疫论·温疟》:“凡疟者,寒热如期而发,余时脉静身凉,此常疟也。以疟法治之。设传胃者,必现里证,名为温疟,以疫法治者生,以疟法治者死。”参见疟疾、温疫条。

猜你喜欢

  • 九股牛膝

    见《云南中草药》。为白牛膝之别名,详该条。

  • 山踯躅

    见《本草纲目》。为杜鹃花之别名,详该条。

  • 火郁发之

    治则之一。出《素问·六元正纪大论》。王冰注:“火郁发之,谓汗令疏散也。”火郁,指热邪郁而内伏;发,发泄、发散。如温热邪至气分,症见身热、心烦,口渴无汗,舌苔粗黄,须辛凉透达,使病人微汗,则气分热邪可以

  • 张公让

    【生卒】:1904~1981【介绍】:原名其升。广东梅县人。毕业于广州中山大学医学院。曾任国史馆医事顾问。抗战期间在故乡设平民医院,并聘名中医驻诊。曾主持中西医医药研究社广州分社,后至香港行医。196

  • 五志过极

    五志,指喜、怒、忧、思、恐五种情志,亦泛指各种精神活动,是以五脏精气为其物质基础的。这些活动过度,就会损及五脏精气,或影响脏腑气机失调,产生疾病。参见五志化火条。

  • 芸薹菜

    见《日用本草》。即芸薹,详该条。

  • 紫色喉风

    病名。多由风痰热毒,郁于肝肺上薰咽喉所致。症见喉中肿痛,色紫而呼吸不利。治宜疏风清热、祛痰利咽。用六味汤加丹皮、赤芍、黄芩、银花、连翘等。

  • 四时之风

    指四季当令之风。《灵枢·论勇》:“春青风(一作温风),夏阳风,秋凉风,冬寒风,凡此四时之风者,其所病各不同形。”

  • 攻下派

    金元时期的一个医学派别。详见金元四大家条。

  • 水咻(xǔ 诩)咳

    病症名。指肺有水饮而呻吟喘咳。《不居集》卷十五:“水咻咳者,水停肺而咻喘咳嗽也。”用芫花末和米粉糊成颗粒煮食。详水咳、咳嗽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