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名。出《辨证录》卷十三。①即恶疮。见该条。②久治不愈的疮疡俗称顽疮。
指阳热之邪潜伏在体内。《素问遗篇·本病论》:“民病伏阳而内生烦热。”参伏气条。
见《农村常用草药手册》。为黄荆叶之别名,详该条。
见《广州植物志》。为人面子之别名,详该条。
出《普济方》卷三百八十九。小儿齁喘而痰邪壅盛者,多因痰邪内伏,复感风寒之邪,壅滞于肺所致。症见胸满气促,痰多食少。无表寒者,宜豁痰降气,用枳实汤;兼表寒者宜解表化饮,用小青龙汤。
【介绍】:见施沛条。
名词。出《医心方》。即阴道穹窿。
又名顑。面颊的下部。
见敖氏伤寒金镜录条。
①泛指体内空阔之处。章虚谷《医门棒喝》卷二:“详原字之义,似指躯壳内空阔处也。因其空阔,故能蓄邪。”②原穴的简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