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中医中药>中医百科>沆瀣(xiè 谢)丹

沆瀣(xiè 谢)丹

幼幼集成》卷二方。原名集成沆瀣丹。川芎(酒洗)、大黄(酒洗)、黄芩(酒炒)、黄柏(酒炒)各九钱,黑牵牛子(炒,取头末)、滑石连翘、炒赤芍药各六钱,薄荷叶枳壳(麸炒)各四钱五分,槟榔(童便洗、晒)七钱五分。为细末,炼蜜为丸,芡实大,每服一至二丸,茶水化服。功能清热解毒泻火导滞。治小儿胎毒胎黄面赤目闭口疮痄腮喉痹乳娥,身体壮热斑疹丹毒小便黄赤大便闭结等症。方中黄芩清上焦之热;黄柏清下焦之热;大黄清中焦之热,并导三焦郁火;槟榔、枳壳行气利痰;川芎、薄荷引头面风热,从高而下趋;连翘解毒除烦;赤芍药调荣活血;牵牛子利水舒郁;滑石抑阳火而扶阴,又能引邪热从小便而出。

猜你喜欢

  • 烧浆

    病证名。出清·翟良《痘科类编释意》。痘疮收靥时发热的证候。详收靥条。

  • 血疸

    病证名。出《奇效良方》。指婴儿血分热毒而引起的黄肿。小儿胎热者,初生下肌肤红白,二月已后,遍身黄肿,眼闭不开,作呻吟声。此因胎内有热,或因妊母服热药,热毒遗于胎儿所致。治宜内服清热解毒之剂,外用黄柏煎

  • 杜大章

    【介绍】:明医学家。字子华。吴县(今江苏)人。由举子业而习医,自《内经》而丹溪百家之学,无不究蕴奥而得其要领,以治疾高效而名震京师。授太医院吏目,益加深研,集古今医家之方论,撰《医学钩玄》(1577)

  • 许敬舆

    【介绍】:见夏云集条。

  • 痘疹金镜录

    书名。又名《痘疹全婴金镜录》、《幼科痘疹金镜录》。3卷。明·翁仲仁撰。刊于1579年,原刊本未见,现存者均为本书的增补或改订本,故名称颇多。卷数有3卷本、4卷本不一。3卷本如《痘疹金镜录真本》(又名《

  • 眉疔

    病名。出《疡医准绳》卷二。疔生于眉部。证治同疔疮。

  • 发生

    运气术语。五运主岁之中,木运太过的名称。《素问·五常政大论》:“木曰发生。”谓木气盛则宣发生气,万物以荣。

  • 痘中呛逆

    出《证治准绳·幼科》。即痘呛。详该条。

  • 桑皮

    出《食疗本草》。即桑白皮,详该条。

  • 鳗鱼

    见《本经逢原》。为鳗鲡鱼之简称,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