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证名。出《证治准绳·幼科》。小儿易患,分两种类型。①发于夏秋之间,起病急骤,互相传染。由暑湿之邪侵入肺经,郁于皮肤而成。初起为潦浆水泡,界限清楚,皮薄光泽,顶白根红,破流滋水,蔓延迅速。即脓疱疮。治
败坏。《素问·疏五过论》:“精气竭绝,形体毁沮。”
指膝阳关穴。《素问·骨空论》:“鼠痿寒热,还刺寒府,寒府在附膝外解营。”马莳注:“阳关为寒府也。”位于膝外骨间,股骨外上髁上方凹陷处,是寒气喜中之处,故名寒府。见阳关条。
舌色淡紫而尖生蓓蕾。多因嗜饮感寒伤肺,厚味伤胃,热郁而气血不畅所致,宜小柴胡汤加葛花、滑石、生地之类(见《伤寒舌鉴》)。
病证名。见《备急千金要方》卷九。即舌缩,详该条。
见《杂病源流犀烛·内伤外感门》卷二十。即槟芍顺气汤,见该条。
见《云南中草药选》。为红孩儿之别名,详该条。
病名。出《疡科心得集》卷上。即眉疽。见该条。
见《江苏省植物药材志》。为芦根之别名,详该条。
见《外科正宗》卷一。即黍米寸金丹,见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