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浙江民间常用草药》。为蘘荷之别名,详该条。
皮肤纹理细小致密。《灵枢·本脏》:“赤色小理者,心小。”
证名。见《傅青主女科》。清·王实颖《广嗣五种备要》:“胎前素弱,产后又亏,胃难纳谷,脾不健运。或因伤食而停滞,或因血虚而便闭,误进消耗等药,胃气益损,满闷益增,气不升降,滋热助积,郁积之久,遂成膨胀。
病证名。见《本草纲目》。即瘖。详见瘖条。
见《陆川本草》。为山甘草之别名,详该条。
出《小儿药证直诀》。即胃气虚热。详该条。
药物学著作。13卷。明·贾九如撰,李延昰补论。约刊于1644年。卷首诸论系李延昰所补,计有本草论(简史)、君臣佐使论、药有真伪论及药论。卷1为药母及辨药八法;卷2~13共收药148种,分为气、血、肝、
见《河北中药手册》。为猫眼草之别名,详该条。
出《诸病源候论》卷三十五。即疿疮。见该条。
天癸的简称。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