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本草原始》。指初潮月经。
病名。《喉科指掌》卷三:“此症因肝胃二经火毒飞腾,所以帝丁(即悬雍垂)长硬,白衣裹满,咽物不下,右关之脉浮大,用六味汤加山栀、连翘、黄芩、黄柏、生石膏、滑石、葛根、木通、草河车;服玉枢丹……。”
病名。指因寒冷所致之肌肤损伤。见《丹溪心法》。又名冻风、冻瘃。由冷风严寒伤及皮肉,气血凝滞而成。其症多发于手足和耳廓等暴露部位。患处皮肤先呈苍白,渐成紫红斑片,自觉灼痛,瘙痒或麻木,甚则溃烂成疮,缠绵
见《增订伪药条辨》。为木瓜之处方用名,详木瓜条。
见《太平圣惠方》。为马齿苋之别名,详该条。
古病名。又称注病。见《诸病源候论·诸注候》。即疰病。详疰条。
病证名。半产即小产,指由于小产造成的腹痛。参见产后腹痛条。
见六种新编条。
见《四川中药志》。为西番莲别名,详该条。
病名。北方俗称热疮,以疱疹为主者为燎疱。详疮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