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中医中药>中医百科>李杲

李杲

【生卒】:1180~1251

【介绍】:

金代著名医学家,金元四大家之一。字明之,自号东垣老人。真定(今河北正定)人。拜名医张元素为师,学术上受他的影响较大。当时正处在战乱环境,人们生活动荡不安,常遭受饥饿寒冷和精神刺激,这些因素引起的疾病很多,应用治伤寒的方法往往无效。李杲从自己长期的医疗实践中,体会到这些因素最易耗伤人体元气,提出了“内伤学说”,认为“内伤脾胃,百病由生”,并根据《内经》关于四时皆以养胃气为本的理论,治疗上强调调理脾胃,升提中气,自制补中益气汤等新方剂。由于他善于用温补的方法调理脾胃,后世称以他为代表的学术流派为补土派。晚年他将学术传给罗天益王好古等。医学著作有《脾胃论》、《内外伤辨惑论》、《兰室秘藏》、《医学发明》、《药象论》等。对中医学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猜你喜欢

  • 汪若源

    【介绍】:明医学家。精儿科,尤善治痘。提出医生必须目视指切,意度心推,权衡斟酌,随机应变,庶无一偏之患。因此,将先贤所论及平素亲验之方,撰成《痘疹大成集览》三卷,《汪氏痘书》一卷(1577年),堪为后

  • 启窍丹

    《疡医大全》卷十三方。熟地黄二两,麦门冬、山茱萸各一两,远志、茯神、炒酸枣仁、柏子仁各三钱,五味子二钱,石菖蒲一钱。水煎服。治大病后或年老人之耳聋。

  • 寒湿困脾

    证候名。由贪凉饮冷,或过食瓜果,或脾阳素虚而寒湿内侵,影响脾运所致。症见脘腹胀满、头重困倦、纳呆、泛恶欲吐、口淡不渴、便溏、小便不利,妇女带下稀白而腥,舌苔灰白而滑,脉迟或缓或濡。治宜温中祛寒,结合运

  • 赵恕轩

    【介绍】:见赵学敏条。

  • 流注疬

    病名。又名千岁疮。为瘰疬生于遍身者。《医宗金鉴》卷六十四:“生于遍身,漫肿而软,囊内含硬核者,名流注疬。”详瘰疬条。

  • 胞合

    证名。《银海精微》:“热气蓄聚伤胞,所以胞合。”参见胞肿如桃、目疡等条。

  • 李熙和

    【介绍】:清代医家。字时育。江苏常州人。于1693年编纂成《医经允中》一书,包括医学理论、诊脉、用药等论述。

  • 危达斋

    【介绍】:见危亦林条。

  • ①五液之一。与涎合称涎唾或唾液。唾为肾液。《素问·宣明五气》:“肾为唾”。肾经有一络脉,上挟舌本,通舌下廉泉穴。肾虚水泛而多唾,唾液清冷;肾阴不足,虚火上炎而唾少咽干,口中感腥咸异味。②同吐。《素问·

  • 方技

    古代泛指有关医药的技术和知识。《汉书·艺文志》:“方技者,皆生生之具……故论其书,以序方技为四种。”按四种包括医经、经方、房中、神仙。同书又记有“凡方技三十六家,八百六十八卷”,分别记述了医经七家,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