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丹溪心法》。即锁阳,详该条。
见《世医得效方》卷十五。即经闭,详该条。
即经气。详该条。
病证名。由于血热而致经水过期而来。《景岳全书·妇人规》:“血热者,经期当早,此营血流利及未甚亏者多有之。其有阴火内烁血本热而亦每过期者,此水亏血少燥涩而然。治宜清火滋阴,以加味四物汤、加减一阴煎、滋阴
解剖名。见广州中医学院主编《中医眼科学》。泛指今之脉络膜、视网膜。
五脏气逆证中,脾气上逆的症状,出《素问·宣明五气篇》。《黄帝内经素问集注》:“脾主为胃行其津液,脾气病而不能灌溉于四脏,则津液反溢于脾之窍口,故为吞咽之证。”临床多见于脾虚小湿不化患者。
见《山东中草药手册》。为苍耳之别名,详该条。
见《广西本草选编》。为鸡骨草之别名,详该条。
见《本经逢原》。为葎草之别名,详该条。
指皮肤枯槁不泽,毫毛脱落如拔掉的症象。《素问·五藏生成篇》:“多食苦,则皮槁而毛拔。”多由肺气耗伤,皮毛失荣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