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上海常用中草药》。为苹之别名,详该条。
简称通泄。通泄大便以清除里热的治法。寒下、增液泻下等法皆是。
病名。见《世医得效方》卷十六。即浮翳内障。详该条。
证名。见应候条。
病证名。出《太平圣惠方》第八十七卷。疳疾毒热攻胃反映于口齿的证候。多由阳明湿热火毒熏蒸所致。《小儿药证直诀》:“初发之时,小儿口臭,上干胃口,气息臭郁,渐进损筋,龈肉生疮,或肿或烂;又进热逼入脉,常出
足背。同足跗。
煎、炒、炸、烤、爆一类的烹调方法。经炙煿的食物,性多燥热,偏嗜则可能损耗胃阴,发生内热病证。
名词。出《洞玄子》。指大阴唇。
【介绍】:见高盖条。
见《中国药用植物志》。为亚麻之别名,详该条。